SERVICE PHONE

18025871368
新闻资讯NEWS CENTER你的位置: BOB半岛 > 新闻资讯
日常新闻也可以是孩子的通识教育素材〜

发布时间:2024-03-08 11:37:52  点击量:

  日常新闻也可以是孩子的通识教育素材〜细心的父母可能会发现,孩子们时不时会跟我们聊一些新近发生的重大新闻,可并不是所有家长都意识到,这可以是一次很好的亲子对话和家庭教育机会。

  有些家长甚至可能从避免孩子出现“网瘾”的角度,认为应当禁止孩子通过手机等电子设备获取新闻资讯。

  听得多了,他就很好奇,提出不少问题,诸如“‘脱欧’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英国要‘脱欧’”、“为什么美国要建隔离墙”这样的问题。

  虽然作为一个曾经的媒体人,对于新闻事件有一些基本的认知,但涉及国际关系BOB半岛官方网站,要说清楚、准确真的挺难。

  不过,我非常认同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杰罗姆·布鲁纳的主张。他说:“任何学科的基本原理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学生。”所以我也没有太大包袱,只当跟儿子随便聊天。

  正巧那段时间我们在共读陈卫平老师写给孩子们的历史,关于各种冲突甚至战争的话题儿子已经相当熟悉。

  于是我告诉他,这也是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有些冲突以战争形式爆发,有些则没有那么激烈,可能发生在不同的领域。例如英国脱欧和美国修建隔离墙,其实很像,都是与文明融合的“全球化”浪潮相反的力量,都是国家之间、地区之间的冲突。

  这样大而化之的解释还不足以满足儿子的好奇心,于是我进一步解释难民(非法移民)现象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它在欧洲、美国带来的影响。

  这样的解释当然是很粗浅的,也只是阶段性的,但它给那段时间的历史共读做了个知识串联和认知提升,让儿子更加明白,知道些历史知识能帮他更清楚地看待现实问题。

  毕竟,亚马逊地区是他最喜欢的捕鸟蛛主要的栖息地,巴西也是他爱屋及乌很喜欢的国家。我们一起看了很多网上能找到的关于这场大火不同版本的报道,一起选定小论文就围绕这场大火和捕鸟蛛来写。

  于是,由新闻为入口,查找与此相关的专业书籍及更丰富的网络资料,这次论文的撰写过程实际上就是由新闻触发的通识学习过程。

  作为移动互联网原住民的这一代孩子,技术手段让他们真正活在“地球村”中,这样的新闻几乎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所以从小学二年级儿子有了自己的微信号以后,我就养成一个习惯:时不时把自己看到有趣的新闻资讯、科普信息发到我们一家三口建的微信群里,儿子周末用手机的时候就可以看到,我们还可以一起探讨。

  的确,孩子的辨别能力相对较弱,现在、“校园贷”受害者越来越低龄化,的确应该引起家长重视。

  但面对风险“一堵了之”的做法恐怕只是“鸵鸟战术”,借着探讨新闻信息的机会,顺便教孩子逐渐学会辨别真假,才是合理的做法。

  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新闻,受到美国华盛顿大学一门“大数据时代狗屁”课程的启发,复旦大学开设了一门叫做“似是而非”的新课程,立刻受到学生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关注。

  与华盛顿大学不同的是,复旦大学这门课集合了不同领域17位骨干教师的力量,着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辨识伪科学的能力。

  其实这对于很多成年人来说同样不简单,否则你也不会看到朋友圈和各种群里随处可见的虚假信息转发了。

  其实技术手段不仅给我们提出了挑战,我们跟孩子一起学习辨别虚假信息也同样有技术手段的强力支持:

  搜索引擎让我们随时可以进行关键词搜索,多看几个不同来源的相关信息,做一些简单对比,普通的虚假信息就可以露出马脚;

  我们当然没办法帮孩子完全杜绝掉这些虚假信息,但我们为辨别真假、寻求所做的努力,会给孩子做出好的示范,让他们明白我们重视,重视质疑和不轻信,相比我们直接过滤掉假消息、把真实信息传递给孩子,这个跟孩子一起寻找的过程可能对孩子有更大的教育价值。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地址:佛山市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757-85261796 手机:18025871368
Copyright © 2016-2024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粤ICP备1609196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