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RVICE PHONE

18025871368
新闻资讯NEWS CENTER你的位置: BOB半岛 > 新闻资讯
“互动新闻”:国外全媒体报道的新实践

发布时间:2024-07-25 02:41:31  点击量:

  “互动新闻”:国外全媒体报道的新实践“互动新闻”是数字媒体时代的一种新兴新闻报道形态,也是近年来国际媒体努力探索的新方向。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纽约时报2012年推出的、获得普利策奖的《雪崩》(Snow Fall)。此后,越来越多的媒体加大了“互动新闻”报道的投入力度,形态上推陈出新,互动性不断提高,形式与内容开始摆脱“貌合神离”的初期状态,逐渐进入“水融”阶段。

  2016年,这方面的案例不断涌现,仅“互动新闻”网站()就汇集了45条之多。报道内容既包括难民危机、美国总统大选、气候变化、里约奥运会等热点新闻,也包括《熊眼看黄石》(A Bears-Eye View of Yellowstone)这样的趣新闻。这些新闻作品的制作者大多来自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经济学人杂志、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传统媒体。可见,国外传统媒体的数字化报道尝试取得了新的进展。

  “互动新闻”的出现可以追溯至2008年美国大选报道。在选举日当天,纽约时报推出了一个名为《词语队列》(Word Train)的报道,它兼具互动性和参与性,既简洁又有趣。读者只需输入或选择一个最能表达自己心情的词语,就可以获知有多少人和自己心情一样,同时看到其他人都是什么样的心情。读者还可以选择为谁投票,这样就能看到和自己做出同样选择的选民都是什么样的心情。读者输入的表示心情的词语会出现在“词语队列”中,词语越受欢迎,字号就越大,在屏幕上保留的时间越长,移动得越缓慢。反之,不那么受欢迎的词语字号比较小,移动得很快,迅速降至屏幕下方。这一标新立异的新闻形态立刻受到了业界和研究者的关注,被认为是媒体产品由传递信息向提供协作平台、由静态传播向互动体验转型的一个典范。

  “互动地图”是互动新闻的常见形式。围绕着地图这一载体,国外媒体做了大量创新尝试。经典的案例包括笔者2009年在《媒介融合:海外媒体在做什么》一文中介绍过的美联社的“经济压力互动地图”和华盛顿邮报的“时空”(TimeSpace)互动新闻地图。前者用于判断美国不同地区的经济衰退和复苏情况,和“经济压力指数”一起作为一项经济分析工具为客户提供服务;后者整合了来自多家不同媒体的新闻,用户可以自行搜索、查阅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新闻,并且使用时间轴了解新闻事件的发展过程。

  那么,怎么定义这一新的报道形态?“互动新闻”网站给出了这样一个标准:首先,报道的多媒体元素应该起到强化文本叙事的作用,为内容服务;其次,通过互动、数据可视化、图表、地图、图表或其他视觉元素,读者对新闻的理解得到增强;第三,整体设计、写作和风格应该在传递信息、鼓励参与和审美之间寻求平衡。除此之外,“互动新闻”网站对新闻作品的选择不限于国际主流媒体,还包括一些小型媒体机构。从该网站2016年选取的互动新闻作品来看,这些标准在相当程度上得到了体现。下面结合案例,具体剖析“互动新闻”的发展趋势。

  2016年的“互动新闻”作品呈现出一些与以往不同的新特点,多媒体元素的有效配置使全媒体产品逐渐摆脱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简单叠加的初始状态,开始成为有机的整体,共同服务于一个宗旨——增进读者对新闻的理解。形式上的互动不再是追逐的主要目标,选题的重要性凸显,互动新闻愈来愈朝着深度报道的方向发展,专业性和权威性不断提升。本文选择华盛顿邮报、华尔街日报和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互动新闻作品简要分析。

  “互动新闻”网站2016年的45条作品中,有17条来自华盛顿邮报。其中,最突出的代表是2016年10月推出的国界墙多媒体报道《增加障碍:新筑墙时代》(Raising Barriers: A New Age of Walls)。这一作品的采访素材来自3个大洲的8个国家,使用文字、视频和音频等多媒体手段呈现了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状态。

  这一报道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名为“增加障碍”,指出一个事实——如今世界上的疆界设障现象比现代历史上的任何一个阶段都更多,高高竖起的国界墙标志着人们提高了对全球化的警惕;第二部分名为“隔开”,详细分析了欧洲设置栅栏系统以解决难民危机的案例,讨论了一个重要问题——“墙够多了吗”;第三部分是沿着美国与墨西哥疆界的一次旅行,通过实地考察告诉人们筑好疆界墙需要付出多少代价,可能产生的影响是什么。这三个部分是相对独立的,读者可以自主选择阅读和观看路径。每一部分展开的过程中,又分别设计了点击按钮,读者可以决定往下看或者看上一段。

  该新闻作品由四位作者组成的团队完成,包括文字记者、图表编辑和视频记者。其中,1994年加入华盛顿邮报的资深记者安东尼·费奥拉(Anthony Faiola)是该报驻柏林分支机构的负责人,曾任该报驻东京、布宜诺斯艾利斯、纽约和伦敦分支机构负责人,为该报发回来自各个大洲的报道。在华盛顿记者总部,他负责报道全球经济和美国财务危机。另外三名作者分别是负责图表的副总监塞缪尔·格拉纳多斯(Samuel Granados)、图表编辑凯文·肖尔(Kevin Schaul)和视频记者佐伊·墨菲(Zoeann Murphy)。

  可以明显看出,该作品是以文本为中心的,多媒体元素的加入强化了文本叙事。随着报道的推进,疆界地图、采访视频和场景画面在适宜的位置出现,使叙事更生动、更完整、更立体且细节丰富。特别是亲人们隔着钢丝墙触摸、亲吻彼此手指的画面,配合采访对象的声音和字幕,十分感人。整部作品采用黑白画面,酷似纪录片,既有历史感,也让人感受到话题的沉重。背景声音的选取和设计恰到好处,比如风声、水声、鸟鸣声、汽车发动机声和歌声等,观众如身临其境。

  启示:资深驻外记者往往可以驾驭比较重要的跨国选题,由资深记者领衔一个报道团队,安排叙事节奏、资源配置和整体风格设计,可以使整个全媒体新闻作品兼具厚重感和全局性,并且在叙事和审美之间找到一种平衡。相反,年轻记者团队的作品常常流于浅表,技术人员主导的作品难免过于重视外在形式。可见,团队人员构成的合理性是互动新闻作品成败的一个关键。此外,这一作品的优秀之处还在于抓住了一个在国际上广受关注的热点选题,而且进行了多角度的深度挖掘和全媒体的精彩呈现。

  华尔街日报2016年11月推出的互动报道《“蓝”帖子,“红”帖子》(Blue Feed, Red Feed)是另一种风格。这一作品借助计算机辅助手段,逐条呈现了左派(自由派)和(保守派)在社交媒体Facebook上的对立观点,可选择的话题包括特朗普、希拉里、奥巴马、、流产、ISIS、总统大选辩论等。

  这一互动新闻作品基于一项大型的Facebook研究,即Facebook的科学家们2015年发表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的一篇论文《复制数据:暴露于Facebook上的意识形态多样的新闻和意见》。Facebook网站用了六个月的时间追踪并分析101万匿名用户分享的内容,这些用户在个人简介中标明了立场。通过分析这些用户的标签,研究者把他们分为“非常自由”(very liberal)、“自由”(liberal)、“中立”(neutral)、“保守”(conservative)或“非常保守”(very conservative)五大类别。研究者们还选出了该研究追踪的前500个内容来源账号。

  呈现在这一新闻作品中的帖文至少要有100个以上的分享,并且该账号要有10万以上的粉丝。帖文是自动生成的,而不是由编辑人工筛选的。华尔街日报在该作品中表示,人们很少能够看到两派观点针锋相对地呈现,这一工具帮助人们了解针对当前热点话题的保守派和自由派观点讨论近况,避免人们“被关进”社交媒体制造的“回声室”,只接触跟自己观点类似的朋友或媒体的信息。这是他们制作这一互动新闻作品的初衷。

  启示:为人们呈现一个真实的世界是新闻工作者追求的目标,华尔街日报的这一互动新闻作品正是这一目标驱动下的成果。社交媒体在为人们提供便利的同时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制造了观点趋同的“信息茧房”,这一作品所做的正是“破茧”工作BOB半岛,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实现针锋相对观点的并列展示,从而试图达到“兼听则明”的效果。创作者没有刻意制造很多“互动”环节,但是“互动”就蕴藏在选择之中。

  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互动新闻作品《熊眼看黄石》开启了自然与动物报道的新篇章。这一特殊的作品由黄石公园的专家设计,他们想深入了解熊的饮食习惯、气候对饮食变化的影响和栖息地利用情况。专家们在两头灰熊和两头黑熊的跟踪项圈上安装了特殊的摄像机,从而使观众能够观察熊在几乎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如何行动,如何在饥饿中寻找食物,并且,在“熊导游”的引领下了解神秘的自然界。

  在这一互动新闻作品中,熊项圈摄像机拍摄的画面是默片,每段大概20秒左右。虽然视频没有声音,但是观众可以点击音频按钮,聆听资深熊生物学家或生物技术员的解说。贯穿整个作品的是黄石公园的地形图,随时显示熊走过的路线。观众还可以从四头熊中选择一头,了解它的一天生活,如何洗澡,吃什么“点心”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视频拍摄时间分散,既有2014年拍摄的,也有2015年拍摄的。可见,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善于利用已有的视频素材,挖掘它的价值,创造出新的全媒体产品。

  启示:与某一领域的专业人员合作,挖掘专业研究内容的大众传播价值是一个值得探索的新方向。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的这一互动作品和华尔街日报的社交媒体观点呈现报道都证明了这一点。互动新闻的目标受众是对某一话题真正感兴趣的人,他们会把整部作品认真、完整地看完,甚至反复回看,而这些人渴望的是更专业、更新鲜的内容。邀请熊生物学家担任解说员也是个不错的创意,专家们的旁白比记者更具有权威性和吸引力,这也是该作品的一个亮点。当然,最大的亮点是四个“熊导游”,原生态的动物和自然环境是人们最想看到的,动物的视角比纪录片更胜一筹。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主流媒体对外传播的新媒体策略研究》项目批准号:14CXW022的阶段性成果。)

地址:佛山市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电话:0757-85261796 手机:18025871368
Copyright © 2016-2024 BOB半岛·(中国)官方网站 版权所有 ICP备案编:粤ICP备16091962号-1 HTML地图 XML地图 txt地图